一、国内发展临床检验医学装备技术的有利条件、技术潜力 和发展目标 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仪器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形成r一定的企业群体与研发基地。 在整机系统设计、软件控制平台、用户界面、造型和结构设计、硬件平台,以及部分功能部件的研发方面,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其中一些技术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为发展我国临床检验 医学装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一)知识产权状况
现代临床检验医学仪器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其发展和创新是相关技术领域 技术成果和现代医学发展交叉、综合的结果,因此临床检验医学仪器领域有着永不枯 竭的技术来源,同时也是专利技术、知识产权非常集中的一个技术领域。这一领域的 创新不仅表现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还包括产品工艺、临床应用领域。
在临床检验医学仪器知识产权方面,国外大企业依赖持续不断的高投入,在这一领域的原理研究、技术、高档产晶的功能与陛能等方面掌握了大量关键的、重要的专 利技术及核心技术。 我国企业在临床检验陲学仪器领域已经具有一部分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如有 些国内企业在分光比色检测技术等方面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研发的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整套核心技术、时间分辨荧光检测分析技术以及系统软件控制平台等。 然而由于临床检验医学仪器领域产品品种多、知识门类多,市场需求多样化,几家国际大公司不可能借助于其规模优势覆盖该领域方方面面,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许多小型公司同样可以发明和掌握某些最新技术。
只要我国加强基本原理和基础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临床应用需求,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我国病源丰富的优势,就有可能在这一领域不断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缩短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二)技术市场需求分析 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后5年,中国医疗器械(包括临床检验医学仪器)的需求量
将呈继续上升态势。这是因为,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全国17.5万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还足20世纪70年代前舌的产品,全国1.3万多家县级以上医院中相当数量医院束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的医疗设箭装备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民币80万元),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
其次,医疗器械向多功能的方向延伸,会小断调整医疗器械产品的结构,使其市 场不断扩大。加之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增多,也需要购置新的仪器和|殳备。 但是,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却被外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切去了大半。据称,中国每年都要花赞数亿美元的外犯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特别姓国内大约有近70%的 高科技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的公司瓜分。
据有关报道,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 材料,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绝大部分采用进口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 国内进口的医疗器械主要来自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像美国的GE、德国 Siemens等公司进入中国较早,在京沪穗等大城市都已设立了办事处,提供样机试用、 上门调试等服务,在各医院中都有良好的市场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一国生产的医疗设备就占了全世界医疗没备总量的40%多,欧洲占了30%左右,日本占了15% - 18%,加起来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而 中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医疗器械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都比较高,且市场准人严格,迄今为止,不少核心技术都还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和 国外存在菪较大的差距。
另外,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良莠不齐也导致了其整体竞争力 不高。 应该看到,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也在不断的努力。近10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出口 额近10年从1300万美元猛升至3亿美元以上。特别是最近几年,在药品出口市场不景 气的情况下,国产医疗器械出口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 围内的医疗器械企业现在把握住机会,应该说为时未晚,对技术的需求呈现出强烈的 发展势头。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是我国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
测此,分析检验跃学仪器的技术市场需求,必须首先考虑服务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医疗机构需求,这也是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仪器潜力 最大、发展最迅速的市场。在医疗卫生事业占主体地位的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对检验 医学仪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具备满足常规渗断基本功能,可靠性高,成本低,具有 较高的性能成本优势,如简易型全自动皇:化分析仪、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以及配套检验试剂、标准物和质控物等。 实现这些技术要求,只有通过应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果,选择适用技术,结 合广大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综合应用到具体的产品设计中,才能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检验医学仪器。
而不能盲目投入研发力量,跟踪研发某些国外大公司为实现高端性能竞相争夺的核心技术。 发展适合中围困情的检验医学仪器,应优先发展临床应用效用明确日常诊断所需赞的临床检验医学仪器,所涉及到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整机系统设计、软件控制、产品可靠性,以及相适应的生产工艺。 保持临床检验医学仪器的持续创新,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要关注国际检验医学仪器的发展动态,跟踪检验医学仪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可以极 大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核心技术。如:五分类血细胞榆测技术、仝自动生 化分析仪光栅分光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而且极大地降低产品成本。
(三)发展目标 国内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体系仍处于主要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较低的阶段. 因此急需建立起一套具有自主研发水平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研发体系。这一体系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医学检验领域的高水平科技平台,这个平台包括诊断用基础材 料(如工具酶、抗原、抗体和高分子材料等);作为基础材料的抗原抗体和高分子材料 结合形成的渗断用免疫化学方法学;诊断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仪器(包括零部件的生产供应商);评价、验证或监督临床检验医学仪器、试剂等的实验室嘲络或参考体系;能整合上述基础材料、方法学和仪器的综合平台以及维持该平台所需的综合型人 才。
(1)诊断用基础材料。基础材料包括抗原抗体和高分子材料。诊断用抗体因其利 用方式的特殊性,必须具备严量高、稳定性好、亲和力高、特异陆强等诸多特点。因此我们对抗体的研究必须围绕着上述方向加以开展。高分子材料也是诊断试剂的基础材料。因此,还需要化学方面的人才参与到诊断用基础材料的研究中来。
(2)作为基础材料的抗原抗体和高分子材料结合形成的诊断用免疫化学方法学。 免疫化学方法学在于把高分子材料和抗原抗体进行优化组合,是使基础捌料形成免疫试剂所需的具体方法。国内现在紧缺检测试剂的研发人才,从Ⅳi使得该领域的发展受 到影响。
(3)诊断用全自动、半自动仪器(包括零部件生产)。这一点在上文中已有较详细的陈述。
(4)能整合上述基础材料、方法学和仪器的综合平台以及维持泼平台所需帕综合 型人才。这是一个系统整合的问题。有了基础材料、方法学、仪器等各个必备要件, 必然还要将这蝗要件完整、有序、有机的整合起来。培养跨专业的整合型系统人才包 括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也应当成为今后诊断业发展的重点。 针对目前国内外之间存在的差距,我国临床检验医学装备发展的近期目标应该是 着重解决核心技术:
包括①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关核心技术,如半导体激光器和激光 鞘流技术、荧光染色技术和配套用试剂生产技术;
②自动生化分析仪相关核心技术,如光栅先谱应用技术、岛精度加样技术、自动清洗技术、高精度恒温控制技术、配套 用试剂生产技术;
③自动免疫分析仪相关核心技术,如酶免疫测定( ELA)技术、发光 免疫测定技术[包括各种化学发光(直接发光、酶促发光)、电化学发光测定技术等], 其他相关技术;
④生物传感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远期目标应该是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之上,研制开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及配套用试剂、质控物、校准物等。
二、具体发展策略和建议
临床检验医学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这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因此,国家各部委、各职能部门都非常支持发展适合于我国 中小型医院和社区医疗应用的各类国产临床检验医学仪器设备。 如科技型巾小企业创新基金2005年度重点支持的项目有:
①应急生化检验裴置,如用于床旁诊断、急诊抢救、灾难或战伤抢救等;
②常规 生化分析仪器,包括速度大于400测试/小时、全自动反应杯清洗系统和试剂冷藏系 统、可显i实时反应曲线的全白动生化分析仪;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解质分析仪; 半自动/仝自动电泳仪及其配套用扫描分析仪等;
③常规临床榆验仪器,如五分类血液 分析仪;半自动/全白动凝血分析仪(自动添加样品和试剂,独立的样品针和试剂针, 如使用光学法需采用凝固法、发色底物法或免疫法两种以上的榆测方法,并采用可排 除溶血、黄疽和血脂干扰的技术)。
(一)具有自主研发水平的重点体系的建立 针对曰前国内具体情况,建议国家在临床检验医学装备与核心技术方面支持的主 要目标旨在建立起一套具有自主研发水平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研发体系。
l.生化检测方而
(1)自动生化分析仅。现有情况:周内与美国的差距有10 - 15年的时间,大量仪器均为进几仪器,国内仅深圳迈瑞一家比较大的专业公司,可喜的是近来如北京松上 技术有限公司等也在进行自动阜化分析仪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 存在问题:零配件供应商不完整;仪器的加工水平尚低,精密度不够;缺乏具备实力 的组装公司和跨专业人才;解决方法:开始是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核心部件,然后逐 步转为培养合格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组织医疗仪器配件厂商的展销会,加强配件厂 商与组装厂商的联系;组建技术实力强的诊断公司对仪器进行组装;培养具备硬件、 软件、化学试剂等多方面知识的跨专业系统型人才。
(2)试剂研发。 现有情况和存在问题:CMP厂房等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缺乏试剂和仪器的配套生 产厂家;缺乏酶、化学药品等基础材料的生产厂商。解决方法:建立试剂和仪器配套 生产的系统,优化产品组合;提高酶的纯化技术,致力于稳定的高质量的化学试剂的 研制生产。
2.免疫检测方面
(1)大型仪器与试剂。 现有情况和存在问题:缺乏大最的元件配件供应商;尚无大型的免疫分析仪;诊 断用单克隆抗体和抗原供应不足。解决方法:纽建实力强的诊断公司对仪器进行组装;
组织医疗仪器配件厂商昀展销会,加强配件厂商与组装厂商的联系。试剂研发:加快如免疫微粒等化学发光基础材料的研制生产;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生产企业,进行 单克隆抗体的自行研制和规模生产。专心一致地开发优质、工业级的单克隆抗体,供医学诊断使用。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方便疾病的早期诊断:尽快从酶标方法过渡到化 学发光方法;尽快从手动仪器过渡到全自动的免疫分析仪。
(2)小型仪器和试剂。现有情况:床边检测仪器制造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可用 于即时渗断,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现在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渗断已经有从中心实验室到 病人床边进行检测的趋向;床边检测同样需要仪器和试剂的配套开发;日前国内已经具备了实施的基本条件。研发方向:重点发展床边检测,除用于医学检验外,还可以用于环保事业,以及生物武器探测等领域,先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仪器和试剂研发;从现在的金标检测法转向高灵敏的快速定量检测法。
3.血液检测方面: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现有情况:国内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已达到一定研发水平与生产规模,形成了有 深圳迈瑞、南昌特康等几家比较大的专业公司。存在问题:缺乏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的一些核心技术;零配件供应商不完整;仪器的加工水平尚低,精密度不够;缺乏配 套用的质控物和校准韧;缺乏具播实力的组装公司和跨专业人才。解决方法:研发或 引进一些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一些核心技术;开始是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核心部件,然后逐步转为培养合格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组织医疗仪器配件厂商的展销会,加强配件厂商与组装厂商的联系;组建技术实力强的诊断公司对仪器进行组装;研制符合 要求的配套用的质控物和校准物;培养具备硬件、软件、化学试剂等多方而知识的跨 专业系统型人才。
(二)对本领域重点项目建议
1.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核心技术
主要核心技术:包括光栅光谱应用技术、高精度加样及定位技术、白动清洗技术、 高精度恒温控制技术、配套用试剂/质控物/校准物生产技术等。 仪器基本参数要求:金自动、任选式、分析速度为300个测试/小时以上、后分光/光栅分光(波长340nm - 800nm)、最小样本量至少可达3μl、比色杯自动清洗、有试 剂冷藏功能、精确控温37℃± 0 5℃、具有巾或英文软件操作系统、可显示实时反应曲 线,具有样本数据和质控数据存储功能、结果具有可溯源性等。
2.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相关核心技术
主要核心技术:主要有半导体激光器和激光鞘流技术、荧光染色技术和配套用试剂/质控物/校准物生产技术等;也包括高精度加样驶定位技术、自动清洗技术、高精 度恒温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 仪器基本参数要求:全自动、白细胞分类采用五分群方式并有细胞分类图、分析 速度为45个样本/小时以上、有末梢血预稀释模式、具有中或英文软件操作系统、可显示宴时反应曲线,具有样本数据和质控数据存储功能、结果具有可溯源性等。
3.即时检验( POCT)仪器及相关核心技术
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便携式全血分析微系统、生物传感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重点在于血糖、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I或 T)等使携式测试分析仪的研制。 仪器基本参数要求:伞自动、便携式、可用末梢全血或静脉全血、分析速度为60秒以内/样本、间歇加载连续运行、具有配套用耗材试剂/条、具有中或英文软件操作系统、具有样本测试结粜硅示和数据存储功能、结果具有可溯源一陀等。
4.自动免疫分析仪及相关核心技术
主要核心技术:主要有酶免疫测定( EIA)技术、荧光免疫测定技术、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包括各种化学发光(直接发光、酶艇发光)、电化学发光测定技术等]等。也包拈高精度加样及定位技术、自动清洗技术,高精度恒温柠制技术等相关技术。重点 在于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研制。 仪器基本参数要求:全自动、精密度高(变异系数小于10%)、30分钟内可发出报告、精确控温 37℃±0.5℃、具有中或英文软件操作系统、呵硅示实时反应曲线,具有样本数据和质控数擗存储功能、结果具有可溯源性等。
5. 生物传感技术和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技水足生物技术与传感技术交叉结合,外二物学与物理学、化学融为一体 的产物。目前生物传感器向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值得特别关注。 需要值得注意的足,临床检验医学设备的研发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我日临 床检验医学设符时,一定耍注意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驶产业发展动态,力争适合国情, 力求与旧际接轨。除了需要政府支持,企业投入外,还僻要器学科、备方面的密切配合,纽成网队进行协作攻关。特别要充分利用国内各学利如电子行业、光学、化工、 机械、仪器仪表、软件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人才资源优势,培养跨世纪的复合 型的临床检验医学设备及相关技术的专门研发人才与梯队。
大力提倡科研与临床相结合,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相结合,充分了解临床需求和反馈信息,只有认识到国内外本行业间的差距,加大力度,才能解决研发中所巡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摸索 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检验医学设备的发展新路。